2009/5/3

轉彎,下一站

即使到最後一天還在發稿、得加班一小時收拾辦公室家當,
(一小時也只夠成堆丟資源回收,真不知過去留著養蟑螂為了什麼)
在腦中醞釀兩年,花了半年時間觀察思考,
終於在09年5月告別了可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職場經驗的唱片公司。

進唱片業之前,我的主業玩團,副業半年一年零星上班,
仗著自己曾組團diy發行專輯的特殊經歷,其實很沒信心的去面試,
想轉換自己原本「音樂創作者」的角色,
觀察理解音樂產業的運作模式,
進而希望幫助我那些靠教琴、配樂維生,看不到未來的哥兒們,
或我知道更多苦哈哈仍堅持創作音樂的朋友,
找到一個機會,一種商業與理想之間的平衡。

五年來,我經歷了被哥兒們調侃的「陶笛專輯」、
從來都只有在腦中進行的「旅行演奏專輯」、
各種東西都沾點邊但還是口水歌好賣的「跨界器樂專輯」、
一定要扯上「心靈」也一定要清新的「創作民謠專輯」、
與各藝術領域的天團天王天后交手的「經典錄音專輯」....
五年後,我距離音樂家愈來愈遠,對所謂的「創作堅持」愈來愈不耐煩,
「沒有預算做事那就不如少一事」的心態愈加蔓延,
更看不清市場在哪裡、樂迷在哪裡、消費者在哪裡,
只剩下面對每一個案子、每一場會議、每一次無力的無盡抱怨。
即使這份工作愈來愈好混,我卻愈來愈不滿意自己,
每回收到創作提案以制式答案回絕,
因為我的「市場經驗」在CD放進CD-ROM之前就已有主觀答案;
每個案子為了趕發行時效、藝人演出日、金曲獎報名或老闆們期待,
在有限時間下,啟動程式化流程和思維面對音樂家、設計和各廠商,
只能抓緊這樣的信念:「時間與成本控制,比品質或藝術要求都還重要....」
卻日復一日的,嗅到自己曝曬在陽光下的腐敗酸臭味,

「我到底是為什麼進入音樂產業呢?」

結婚生了孩子,生命繼續在前進,
在女兒滿一歲前後,我開始尋找這段旅程的出口。
多虧老公的支持,在我猶豫時毫不猶豫地鼓勵我勇敢向前,
我決定離開商業體制,希望藉由非營利組織的經驗,
重新找到之於我生命而言「商業」與「理想」的平衡。

不過,在舊公司的最後一天,我突然意識到這段經驗的重要。

在二字頭的自我定位旅程中,我在唱片業找到了企劃的角色,
比升官加薪或上台領金曲獎更重要的是,
透過這角色參與每個案子,我終於得到成就感與自信心,
這成就比我年少輕狂的玩團生涯還豐沛紮實,
這自信不是裝酷自我膨脹,而是來自合作夥伴們對我的認同肯定,
五年的滋養茁壯中,自己好像長成了一株青壯年茂密的樹,
雖為了尋找另一片天空、呼吸不同的空氣最後選擇離開,
但直到離開的這一天,才發現過去的不滿抱怨,如今只剩感激。

我在畢業文中寫下這句話送給所有昔日的夥伴們:

走一條人煙罕至的路,看全然不同的風景。

其實也是在對自己信心喊話啦,
每個人都眷戀一座遮風避雨的安穩屋簷,
隨著年紀增長啦家庭羈絆啦種種理由害怕改變,
但當你在生命的死胡同裡打轉,苦等機會從天上掉下來時,
左轉還是右轉,真的由你自己決定。

我先轉彎囉,去看另一條路的風景。

1 則留言:

angelkao 提到...

My dear, i believe u can fly so high as u always do.
My best wishes^^